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東西都會改變樣貌,如同街道一樣。從短變長,從窄變寬,有些街道還會隨著城市建設(shè)最終消失。大召東夾道,原本是大召東墻外的一條街道,但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這條街道也在變化中豐富了起來,但最終還是消失了。
一目了然的膏藥幌子
雖然是條巷子,但里面的任何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人們最為印象深刻的點,隨著這個小小的點而不斷還原拼湊出原來的樣貌。“東夾道走起來并不筆直,有些東拐西拐的感覺,但從東夾道卻可以直接通向大南街,雖然東夾道正好位于大召東倉和大南街之間,兩條街道都繁華異常,而東夾道除了商鋪外,很多時候都是被居民用作方便穿行的小道來使用的,這在人流穿梭的小巷兩邊還有一些店鋪,利用幌子來招攬顧客,因為在交疊的巷子中,這些店鋪不容易被人直接看到,但是通過門前掛的幌子就可以知道這家店鋪是做什么生意的。”86歲高齡的張鳳英說。
張鳳英說:“我一直在大召前南樓巷里居住,每天出來進去都習(xí)慣從玉泉井旁邊走到大召寺門前再穿到大南街上,就在大召寺通向大南街的這段小路上,有家名叫‘王一貼’的老字號專門經(jīng)營膏藥,門前有一個特別的膏藥幌子。
膏藥幌子是由幾個銅制的正方形板串聯(lián)起來,掛在店鋪旁邊,每次有風(fēng)刮過都會迎風(fēng)飄揚,十分引人注目。
用過膏藥的人都知道,膏藥是一張方方正正的麻布或白紙,布或紙的正中間有一塊圓形膏狀的中藥,所以膏藥是什么樣子,藥鋪的幌子就是什么樣子。金色的正方形幌子中間涂上一塊圓形的黑色圖案。遠遠望去,不用識字,光看那串膏藥就知道這是藥鋪。”
百姓口中的“跌缽洞”
小時候在大召前街居住的劉亞萍有這樣的記憶,東夾道大體上是南北走向的道路,但因為中間店鋪和房屋的不規(guī)則性,中間會有小截東西的路夾雜其中,就在這小截東西路有一個樣貌非常奇怪的店鋪,別的店鋪都在道路兩邊,方方正正四平八穩(wěn)地立在地面上,而這座店鋪卻是低于道路地面的,店鋪門前還有一個土坡高出一截,看上去就像是店鋪整體都陷進地中一般。
不光如此,臨街的店鋪大致位置都沒有太大的出入,沿著道路的邊沿蓋屋,左右鄰居間是一條直線,而這家店鋪,不僅位置比別的店鋪低,就連門面也比周圍的店鋪短,像是單單它家的房子凹回去了一樣,根據(jù)它奇怪而特有的造型,百姓們就用俗語給其起了一個外號,叫做“跌缽洞”。
“跌缽洞”看似不解其意,其實非常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這家店鋪的主要特征。缽:解釋為盛飯的容器,在地方口語中有坑的意思。跌是個動詞,摔了一跤,掉了下去的意思。簡單翻譯一下,這個外號的意思就是,掉進坑里的洞,因為它凹回去的造型像個洞一樣,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名字。
雖然名字怪異,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生意,這家店鋪主要經(jīng)營香火、蠟燭和一切有關(guān)佛教的祭拜物品。
略帶神秘的古董店
古董總是帶給人們一定的神秘感,鑒賞古董的人又離不開對文化的執(zhí)著與厚愛。在大召寺這塊極具文化氛圍的地方,隱隱約約出現(xiàn)了古董的身影。
東夾道就在大召寺的東面,緊挨著寺院的紅墻。香客、僧侶少不了會出現(xiàn)在這里,東夾道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店鋪,是專門經(jīng)營佛教供奉相關(guān)的用品,就是到了現(xiàn)在,大召寺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店鋪。劉亞萍說:“在曾經(jīng)的東夾道,這樣的店鋪里除了售賣各種供香、燒紙、酥油燈、塑像、蠟燭等物外,還進行些古銅錢、舊書本和工藝品的買賣。雖然大部分都是贗品,但其中也有部分是古董。
那個年代的歸化城中,懂得收藏古董的人并不多,因為大部分的百姓都不懂這樣的文化,但很多大商號的東家,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喇嘛們還是對古董有著一定了解的,所以這樣的交易市場僅僅是針對懂行人開設(shè)的,并沒有專門的招牌,而是參雜在賣香紙的店鋪中。”
因為有了這些氛圍的渲染,東夾道總能給人一種安靜寧神的精神力量,懂得古董的人們喜歡在東夾道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把玩每間店鋪里新到的東西,從中尋找一種樂趣。
四通八達的巷子
大召東夾道雖說是一條小巷,但這個小巷子卻四通八達。從大召東夾道的北面出去,往西一拐,便是棋盤街,棋盤街是一個四條街圍成的棋盤一樣的街道,從這四條街道穿出去,可以走到呼市任何一處你想去的地方:大南街頭道巷、大南街二道巷、寧武巷、西順城街、舊城北門、通道街、曾經(jīng)的糧棧大街等等。
大召東夾道內(nèi)有一家雜貨鋪叫原豐厚,他家的商品每次來的時候,都用火車運過來,從火車站到門市部,特別順當(dāng),每次他家貨來的時候,都可以看到三四十輛馬車運貨。每次走的路線便是糧棧街、通道街、大西街,棋盤街,最后從東夾道運回來,浩浩蕩蕩一長溜。“他家院子里有現(xiàn)炒花生、瓜子、大豆等等。涼房內(nèi)則碼著一摞摞茶葉。他們家的西房內(nèi)有一個冒氣的風(fēng)斗,其實就是屋內(nèi)屋外通風(fēng)用的工具,有趣的是,這個風(fēng)斗的一截子露在巷子內(nèi),風(fēng)斗上面用竹竿子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人騎駿馬我騎驢,細想起來我不如,比上不足下有余’,每次走過他家,都能看到,以至于現(xiàn)在都能背起來。”于川這樣說。
如今,大召東夾道早已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廣場,人們走在這個廣場內(nèi),一定不會想到,這里曾經(jīng)是一條巷子,還有很多的商鋪,并且發(fā)生過很多故事,時間就是這么有趣,滄海桑田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就像每個人都曾經(jīng)年輕過,雖然歲月不在,但是感情卻不會輕易流逝,它永遠存在于人們的記憶當(dā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