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d id="qv966"></td>
      <td id="qv966"></td>
      1. 旅游攻略

        累計接待游客數量

        實時訂單

        楊先生2人下單時間:21:59
        陳先生2人下單時間:08:59
        茅女士1人下單時間:20:05
        茅女士1人下單時間:20:03
        茅女士1人下單時間:20:02
        孫女士1人下單時間:16:26
        祖先生1人下單時間:16:24
        趙先生1人下單時間:16:22
        熊女士1人下單時間:16:10
        于先生2人下單時間:16:08
        王先生4人下單時間:15:58
        黃女士2人下單時間:15:19
        孫女士1人下單時間:15:16
        楊女士1人下單時間:15:04
        楊先生1人下單時間:14:39
        閆先生2人下單時間:14:36
        韋女士1人下單時間:14:34
        牛先生2人下單時間:14:17
        閆先生2人下單時間:14:14
        王女士1人下單時間:14:09

        法國介紹

        查看全文 >>
        • 法國,一個崇尚自由,個性張揚的國度;一個以時裝,紅酒聞名于世的國國家;更是一個有著優雅女人和浪漫情懷的國度... 傳說中的法國,令人向往,也讓人無限遐想。那真實的法國呢,想不想親自來感受下?

          法國,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巴黎的鐵塔,塞納河的咖啡店,香街上的奢侈品店亦或是波爾多的紅酒或許還有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或者馬賽的陽光沙灘。但這些遠遠不是這個國家文化的全部。如果說法國的文化是塊蛋糕,前面的那一切只是這塊兒蛋糕上撒的薄薄的一層糖粉而已。

          法國是歐洲浪漫的中心,它的悠久歷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及鄉野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風情萬種的花都巴黎,美麗迷人的藍色海岸,盛開著熏衣草的普羅旺斯,美酒飄香的波爾多,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1]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 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侖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侖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征。因法國著名建筑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臺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臺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臺高達276米,供游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筑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du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后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占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后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筑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壇于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于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鞍褪康住币辉~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臺,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墻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占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并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征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圣·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后,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并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筑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筑是已故總統蓬皮杜于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筑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于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筑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后經名建筑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于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征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并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

          香榭麗舍大街(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后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后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法國交通
          從中國去法國首選是坐飛機。北京、上海、廣州、香港都有直達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的航班,飛行時間約11-14小時。另外,法國巴黎、里昂、波爾多、尼斯等城市都有國際機場,無論您去法國哪里都很方便。如果您從外國去法國,可以從莫斯科、中亞、東亞或英國出發,這里有很多直達法國的航班。多數航班在巴黎戴高樂機場降落,也有一些在奧爾良機場、尼斯機場降落。
          火車

          如果你身在歐洲大陸,那么前往法國的另一種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鐵路了。法國鐵路系統不僅可前往國內大部分地區,也與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瑞士、英國等國的鐵路系統連通,乘坐國際列車來往于歐洲各國十分方便。

          巴黎有兩個國際機場,戴高樂國際機場和奧利機場。


          法國美食
          法國大餐的盛名遠揚海外,除了中國人之外,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像法國人那樣享受美食的樂趣了。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們的最愛。

          一頓標準式法國式大餐的上菜順序主要為冷盤菜、湯類、主菜和甜品。

          第一道菜是冷盤菜,一般是沙丁魚、火腿、奶酪、鵝肝醬和沙拉等,用于開胃。第二道菜是湯類,湯大致分為清湯、蔬菜湯、肉湯、海鮮湯,一般要配面包一起食用。第三道是主菜,一般先上魚類再上肉類,魚類包括淡海水魚、貝類以及軟體動物類。肉類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常用的烹調方式有烤、煎、鐵扒等。用完主菜后,便到甜品了。法國人愛好甜食是出了名的,蛋糕、冰淇淋、餡餅、酥餅、布丁等等,種類口味多樣。

          當然,整頓大餐中,葡萄酒是不可缺少的。持開胃菜有開胃酒;用餐中也要有酒。

        開始定制行程

        法國旅游尾單

        如果你早已準備好旅游證件,如果你想來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你想使用最低的價 格購買到法國旅游商品,加入旅游尾單平臺吧! 我們將會把最新最劃算的法國旅游產品推送給 您!趕快預留您的聯系方式吧。

        • 聯系人姓名:
        • 聯系人手機:
        【轉載】那一年 我行走在青藏高原上
        作者:星云孤鶴|閱讀:2559|2017-08-31
        • 出發時間/2017-07-07

        • 出行天數/14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費用/4000RMB

        信仰的力量

        藏族是個全民信教的民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乃至對自己來生的憧憬,都寄托在這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妙用堂轉經筒上。
        淳樸的藏族人相信,持頌六字真言越多,越表示了對佛的虔誠,可得脫輪回之苦。因此人們除口誦外,還制作轉經筒,把“六字大明咒”裝于經筒內,用手輕輕搖轉,虔誠的期望這反復的念誦,可以帶他們走出六道輪回之苦……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

        那一年是公元2017年,那一天是7月7日、那一刻是早晨6:30分,我們一行從古都西安出發,去青藏高原的藏地,再次傳承藏族信仰的藏傳佛教,了解藏族的語言與文字,留藏藏族服飾的精彩圖像,觀賞藏族舞蹈的精華,聆聽藏族宗教音樂的魅力......追隨格薩爾王的歷史足跡。

        卓尼~重走洛克之路

        三部越野車輛全速行駛在西寶高速上,下午13點左右在甘肅文峰下高速駛上至卓尼的國道。傍晚時分來到卓尼縣。
        卓尼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海拔2800米左右。
        提到卓尼,你想到什么?
        禪定寺?大峪溝?車巴溝?封藏百年的秘境?還是那些讓人欲罷不能的美好吃食?不過既然已經到了夏天,還得是卓尼那鼎鼎大名的100公里。
        洛克之路
        中國最美100公里自駕線———2015年卓尼洛克之路獲獎路線
        中國最美100公里自駕線———2015年卓尼洛克之路獲獎路線。這100公里,是讓深入中國西北第一人的探險家洛克流連的路,是讓今天的自駕客驚艷不止的路,這是一條世界最美自駕線。到了卓尼,就一定要去車巴溝,那里是封藏百年的秘境。飛馳在卓尼的這100公里,讓人幾乎舍不得眨眼,沿路的風景總是讓人擔心錯過些什么,時而清新雋永,時而雄壯瑰麗.......

        卓尼

        卓尼

        卓尼

        這100公里,堪稱世界級風景線,草原起伏,寺院掩映,雪山靜穆,如詩如畫,令人敬畏和折服。尤其是道路奇趣橫生,牛羊穿越,有驚無險,是資深旅行家們流連忘返的黃金路線。到了卓尼,就一定要去車巴溝,那里是封藏百年的秘境。一路清溪潺潺,牧場連片,肅穆威嚴的雪山沿道矗立,澄凈異常,就連資深自駕老炮都曾深深贊嘆這里景色如畫、完全不遜自駕勝地川藏線。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

        罕見的第四世紀冰川遺跡光蓋山,承擔了車巴溝里所有的壯美,飛揚的經幡在風中發出厚重的聲音,海拔3800米的山峰常年積雪,日出的微光,落日的余暉,站在高原的山頂之上,仿佛是從穿越了幾個世紀的地方,俯瞰卓尼這塊神奇的土地。翻越光蓋山,遙望墜落人間的天堂扎尕那。這條醉人的洛克之路,在2015年的自駕線路評選中,以最高票數獲得中線人文線金獎,被列入中國三十六條自駕線路之一
        從尼巴鄉的百年藏寨,翻過光蓋山近100公里絕美的高原景色,就來到了扎尕那的后山,下山便進入扎尕那的核心景區,那山連一山、那景連一景,那真是一條讓人流連忘返的山路,誰走誰知道??!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的美,如同一位風姿婉約,卻又羞于見人的大家閨秀,驚鴻一瞥時,令你不禁驚為天人。想要將這樣的美記錄下來,不僅要地利,更需天時。
        從大峪國家森林公園至阿角溝,一路景致雄渾壯美,秒殺菲林無數。但唯有洮河流珠,只有在冬季氣溫驟降時,才有千萬冰珠涌流河面,梨花雪團,把洮河裝點成一道飄逸素潔的白練。此情此景,若能僥幸遇見,才算真正識得卓尼的美。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城區被群山環繞,密林圍護,洮河水在大山之間沖擊出一片肥沃的谷地。卓尼佛寺(安多第一古寺)矗立在城北高高的白土嶺上。寺院建筑巍峨壯麗,氣勢恢宏。兀然挺立的佛殿是以上下大經堂為南北中軸線,形成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殿頂琉璃覆蓋,金飾熠熠,法輪、勝幢、寶瓶直刺青天。步入寺院,各殿堂的門樓斗拱,藻井額枋以及梁架門框的雕刻之處,騰龍飛鳳;描金瀝粉之所,華彩紛呈。毆堂內滿列各種佛像、唐卡、壁畫、堆繡,富麗堂煌,絢爛多姿,堪稱藏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禪定寺,藏語全稱為"噶丹謝周當增達吉瑯",意為"兜率論修禪定興隆洲",亦稱卓尼大寺,坐落在卓尼縣城西北約半公里處的臺地上。這里山頂祥云繚繞,山下洮河似玉帶纏腰。寺院環望群峰,俯視洮水,真是弘揚佛法的靈光勝地。

        卓尼

        卓尼

        卓尼

        站立寺前,山川形勝,一覽無余;萬家景象,盡收眼底。背面大山若三級如意瑞寶,層層疊壘;東、南、西三面峻嶺分別為:雅爾山如七盞明燈;古雅山如彌勒佛端坐蓮臺;瑪欽山仿佛七碗凈水。泱泱洮河自西而東彎過山腳逶迤東流。峰巒疊嶂之中茂林修竹,常年郁郁蔥蔥,遠山起伏,氤氳彌漫。搜尋東南方向,則見貢布茨娜懸崖峭壁上,隱約有自顯觀世音菩薩像,莊嚴慈祥;巖壁之下,刻著藏文六字真言。年年歲歲吸引著眾多善男信女來此煨燥磕頭,誦經念佛,縷縷烴煙縈繞山間谷地,幻化出一種奇特瑰異的神秘意蘊。仰望虛空,天圓如日,俯察寺地,形似蓮辦。誠為佛家修身養性的理想之所,不由不使人贊嘆當初選定寺址者的慧眼獨識!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

        卓尼

        貢巴寺又名萬壽寺,位于卓尼縣城西南 63公里的刀告鄉境內,藏語稱“噶丹扎西桑珠林”、“貢道林”,也稱扎喜欽庫林。
        走進甘南第二大藏傳佛教寺院府貢巴寺,看黃墻金瓦,靜聽紅衣僧人們的早課;流連在百年藏寨—尼巴村,全村兩千多戶人家都還保留著古老的木制建筑,順山而筑,幾乎完整如初,在整個藏區或許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村寨了,村里的生活寧靜而緩慢,時間仿佛在這里靜止,只有虔誠轉動的經筒和百歲老人臉上的滄桑,發現歲月的蹤跡。

        卓尼

        寺廟前的轉經長廊里,深深的長廊里布滿了轉經筒,每一個轉經筒上刻滿了六字真言的藏文。

        卓尼

        再次闖入"石匣子"扎尕那

        扎尕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余公里處的益哇鄉,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
        2016年的7月我們曾經到訪過扎尕那,那是一段銘記在硬盤里的記憶。扎尕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余公里處的益哇鄉,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

        扎尕那

        扎尕那

        扎尕那的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偉壯觀、璀璨生輝的光蓋山石峰,古稱“石鏡山”因灰白色巖石易反光而有其名;東邊聳峙壁立的俊俏巖壁,凌空入云,云霧繚繞;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門;再南至東哇、納加一帶,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飛輪,流轉不息。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

        扎尕那

        扎尕那

        扎尕那

        扎尕那

        扎尕那

        重訪藏區秘境“郎木寺”

        郎木寺具體是一個地域名稱,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郎木寺鎮和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下轄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時也是四川格魯派寺廟達倉郎木格爾底寺的簡稱。在郎木寺溝里有兩個隔河相望的寺廟:一座是四川的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另一座是甘肅的賽赤寺。郎木寺的發源地是四川境內的郎木寺大峽谷,在峽谷內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龍江源頭。到郎木寺旅游郎木寺大峽谷是必須要去的!不然你就看不到郎木寺的真諦!

        郎木寺鎮

        如今郎木寺所處的四川、甘肅交界,自古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
        藏傳佛教興起后,在那里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
        而且,在四川達倉郎木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木,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郎木寺分為兩部分,一個為四川達倉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爾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峽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這邊。
        另一個是甘肅寺院,也叫賽赤寺,通往天葬臺的方向,兩個寺院隔著小溪相互守望。
        盡管郎木寺的名氣與日俱增,不過它目前仍然是一個安靜而風格獨特的小鎮。

        晨曦下的郎木寺炊煙渺渺,陽光、晨霧映襯著寺廟的輝煌。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藏族人民每天清晨在寺廟前虔誠的朝拜,三三兩兩的藏民圍繞著寺廟,依順時針方向自寺院正門開始,面向寺廟側向行進磕頭,亦是三步一磕,繞寺而行;或側向寺廟,向前叩進,亦為三步一磕,儀式中誦唱佛經,以六字真言為多。

        郎木寺鎮

        還有轉山是一種盛行于西藏等地區的宗教活動,每天都會有很多虔誠的信徒來參加。
        信徒們之所以如此虔誠是因為他們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輪回之苦。只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另外的辦法就是轉山。他們相信繞神山轉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輪回中免遭墮入無間地獄,甚至脫離六道輪回來世成佛。如果在轉山中死去,被認為是一種造化。

        郎木寺鎮

        轉山轉水轉佛塔........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原地磕長頭也是藏族民眾的一種朝拜方式,于殿堂之內或外圍。教徒們與信徒們身前鋪一氈或毯,原地不斷磕長頭,余者與行進中的磕長頭一樣,或還愿,或祈求保佑,賜福免災因不同心理意愿,而猶入無人之境;教徒們認為在修行中,一個人至少要磕一萬次。叩頭時赤腳,這樣才表示虔誠。

        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

        途徑花湖的路上,踏上山花爛漫的大草原,遠處一匹駿馬仰望著茫茫草原。

        花湖

        花湖

        唐克~黃河第一灣的壯觀

        九曲黃河第一灣位于若爾蓋縣唐克鄉,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唐克鄉以北9公里到黃河九曲第一灣,登上一座小山包,黃河九曲第一灣的美麗景象躍入眼底。
        現在去觀看天下黃河第一灣可以乘坐步梯登上山包頂,俯瞰第一灣的壯觀,下行可是需要徒步哦。

        黃河九曲第一灣

        黃河九曲第一灣

        在觀光臺下,幾位小喇嘛在落日的余暉下向我們招手示意,那舞動著醬紅色的袈裟示意著友好。

        黃河九曲第一灣

        鮮為人知的蓮寶葉則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巴顏額拉山南段支脈,位于四川省的阿壩縣和青海省久治縣、班瑪縣之間,深藏著一處蓮寶葉則的境地,是藏區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區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區眾神山之首。

        扎尕爾措湖口東側是雄渾的石峰,西側有一座一大二小的尖利石峰直刺天空,象是扎尕爾措的門將和銳利的寶劍。湖后是如刀劈斧削的鋒利刀刃般長長的絕壁“城墻”,真有"孤城萬刃山"的雄偉悲壯氣息。

        阿壩

        “蓮寶葉則”的漢語意思為尊嚴的玉石之峰,民間通常稱為石頭城堡或石頭山。蓮寶葉則是雄偉的奇峰異石的世界和藝術圣殿,這里山勢雄奇峻偉,充滿陽剛之氣;山體規模宏大,綿延不絕;湖泊星羅棋布,銀瀑飛懸。

        阿壩

        風景區內各景點景區要素各有所長,相互映襯,對整個景區開發十分有利,是開展觀光、攝影、探險、科考、登山特色生態旅游的最佳目的地。阿壩縣蓮寶葉則山風景區各景點各具特色:珠姆措是集雄、奇、險、秀于一身,融湖泊、奇山異石、豐富的格薩爾王文化內涵于一體的充滿雄偉、雄渾、粗獷、豪放、剛毅的陽剛之氣的一個十分優秀的景區。這些奇峰異石變幻莫測,富于無限幻想,可作為觀賞奇山異石,探尋格薩爾王文化,體驗感受雄渾、粗獷、陽剛之氣的攝影、觀光、探險、科考、徒步考察的旅游目的地進行開發建設。且其四周有三四個小湖依偎,北側有特色相近的達爾中溝奇峰異石景區相鄰,景點豐富,配置齊全、完整、合理;落云措湖水寧靜幽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湖中游魚穿梭,湖岸瀑布飛揚,牛心石清秀圓潤。

        阿壩

        阿壩

        阿壩

        阿壩

        佛國色達途徑甘孜~我又來了

        途徑甘孜我又來了。
        白塔公園位于甘孜縣城南側,距縣城約有3公里。又叫色西底那倉寺、白塔寺、那倉白塔寺,是那倉活佛的家廟。

        酒店后窗外的寺廟,晨曦下的寺廟金鼎閃耀著的金色的輝煌。

        甘孜

        甘孜

        縣城的標志性建筑大白塔,據說是甘孜地區最大的白塔。
        每天清晨虔誠的藏民圍著白塔轉經,朝拜的佛的圣靈。

        甘孜

        甘孜

        甘孜

        甘孜

        馬尼干戈

        馬尼干戈

        新路海

        馬尼干戈

        埡口的經幡

        馬尼干戈

        草原上幾個小喇嘛在快樂的嬉鬧。

        馬尼干戈

        馬尼干戈

        馬尼干戈

        遠處玉隆拉措的雪山

        馬尼干戈

        玉隆拉措:晶瑩的大型冰川從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瀉湖濱草原,極為壯觀。湖泊周圍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樹、杜鵑樹和草甸環繞。湖岸邊隨處可見大小不一而刻滿經文 的瑪尼石。湖中野鴨成群,魚兒游弋。在藍天白云下、雪峰皚皚,冰川閃爍、青山融融、綠草茵茵、波光粼粼。夏秋季節,山花爛漫,爭芳斗艷,真可謂世間仙境。

        馬尼干戈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是在門口的觀景臺拍了幾張

        馬尼干戈

        網上鋪天蓋地的流傳著五明佛學院拆除的傳聞,為一探究竟決定前往佛學院了解一番,先看看去年的這個時候,五明佛學院是一片紅色的海洋,近三萬間僧舍排滿了山坡,密密麻麻煞為壯觀。

        色達

        色達

        色達

        色達

        據報道五明佛學院是因為消防問題,加之僧人生活條件艱苦,環境臟亂差政府出資進行改造,如今的色達五明佛學院已經拆除了四五千間僧舍,現場到處是拆除后留下的瓦礫垃圾,整個佛學院的道路被挖的千瘡百孔,車輛過后塵土飛揚。但愿改造后的五明佛學院環境會更好,僧侶的生活得以改善,求佛的僧侶更好的完成學業。

        色達

        色達

        色達

        色達

        色達

        色達

        色達

        玉樹那片圣潔的土地是我心中的惦念

        在去往石渠經過起塢鄉時,路邊藏族音樂和震天的鑼鼓聲吸引著我們,藏族同胞像過重大節日一樣穿著最漂亮最華麗的藏族服飾載歌載舞,表演著藏族歌舞和格薩爾出征的節目,那氣勢那場景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有幸能夠欣賞到這樣的演出是人生一大欣事。

        石渠

        玉樹的石經墻和石經城是全球最為出名的,麻曲石經墻是一處規模不大的場所。

        石渠

        麻曲石經墻的邊的刻六字真言的藏族小伙,我們和他聊起每天的工作時,小伙子很靦腆的告訴我們,每天的工作量是刻200-300塊石片,每塊石片上刻一行六字真言。每塊石片的手工費2元錢,很驚訝在城市里2元能做什么,而藏族小伙子卻耗費這么大的精力200塊石片要從早6點做到晚上8點,且那么的無怨無悔,小伙說那是信仰的力量.......

        石渠

        巴格嘛呢石經墻位于石渠縣的長沙貢馬鄉,那是一堵用信仰壘筑起的墻。耀入眼簾是那一排整齊的白塔,這片塔林的身后,便是傳說中的那座巴格嘛呢石經墻。 走近它的身前,巴格嘛呢石經墻真真切切就是一座矗立在我們面前的規模泓大的石頭墻,與眾不同的是這座石頭墻全部是由瑪尼石片壘成的。

        巴格瑪尼墻-巴格瑪尼墻

        巴格瑪尼墻-巴格瑪尼墻

        這些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瑪尼石被一片片精心碼放。如果仔細查看這些瑪尼石,你會發現每一塊石片上都刻滿了六字箴言和藏傳佛教的經文。
        從石經墻的這一端走向遠處的另一端,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幾座佛塔相連,每隔一定的間距,墻面上便會規整地上下開出兩個“窗口”,每個“窗口”里擺放著一個或幾個有著石刻佛像的石板,上面有著繪制得極為精美的彩繪畫佛像以及經文。

        巴格瑪尼墻-巴格瑪尼墻

        石經墻全長1600多米,是目前藏區最長的瑪尼墻,可謂世界之最。據說,從巴格一世活佛桑結彭措1671年在此放下第一塊瑪尼石算起,這座用瑪尼石片壘砌而成的巴格瑪尼石經墻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這是一座展示藏族精美石刻藝術的長廊,也見證著石渠太陽部落的歷史,但它更是一座壘筑在扎溪卡草原上同時也是壘筑在藏族人民心底的信仰之墻……
         

        巴格瑪尼墻-巴格瑪尼墻

        在藏區,無論走到哪里,你都會在山口、湖邊、寺院、天葬場看到那奇特的瑪尼石堆。那些或形成石堆石墻,或散布在山溝水流之中,或高踞于山崖之上的瑪尼經石,那些刻在青、白、紅各色石頭或石板上的單色或彩色的經字,散發著一種圣潔肅穆的神秘氣氛?,斈岫?,是藏區自然和人文結合的產物,是宗教的衍化、精神的雕塑,是一種少有的文化奇跡。而在玉樹州卻是另一種宗教的表達方式~~瑪尼石經墻或瑪尼石堆城,其意義同樣是一種信仰的體現。
        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郊兩公里處有一座“嘉那瑪尼石堆”城,共由25億塊瑪尼石組成。那規??胺Q世界之最。

        嘉那嘛尼石經城

        而結古鎮的嘉那瑪尼石經城始建于公元1,700多年前,占地面積25畝(約合1.67萬平方米),現有瑪尼石25億塊,東西長283米,南北寬74米,高2.5米,嘉那瑪尼石堆是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的瑪尼堆。

        嘉那嘛尼石經城

        瑪尼石,就是可有佛經的石頭,是虔誠的藏民在普通石頭上刻寫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并飾以五彩制成。最常見的就是刻有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石塊,每個字的顏色均有不同,石塊可大可小。

        嘉那嘛尼石經城

        嘉那嘛尼石經城

        精雕細琢的藏式佛像和經文石刻,精美細致色彩鮮艷。

        嘉那嘛尼石經城

        石片上刻滿藏文的文字。

        嘉那嘛尼石經城

        嘉那嘛尼石經城

        嘉那嘛尼石經城

        虔誠的藏族老大媽圍著石經城,口中喃喃的念著經文,祈福著平安吉祥,我則按照藏式的禮儀雙手合十,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嘉那嘛尼石經城

        經幡下映襯著往日的輝煌與藏傳佛教的信念。

        嘉那嘛尼石經城

        右手轉經筒左手佛珠,口中經文傳承的老大媽,虔誠的轉城。

        嘉那嘛尼石經城

        嶄新的玉樹,輝煌的今天。歷史已將成為過去。
        那場浩劫發生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于縣城附近。
        玉樹地震造成2698人遇難,大部分民房及建筑在地震中毀于一旦,地震給玉樹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如今一座嶄新的城市在玉樹原址拔起。
        位于玉樹州府的觀景臺上鳥瞰全城

        玉樹

        位于玉樹州府的半山坡上,著名的結古寺屹立在這里。
        結古寺位于結古鎮東,以建筑宏偉、寺僧眾多、文物豐富、多名僧高徒在中國藏區聞名遐邇。藏語稱“結古頓珠鑼”,意即“結古義成洲”。為當地原扎武部落的薩迦派寺院。據傳,這里很久以前有一座本教寺院,到元末,本教寺院已不存在,而是兩座屬噶瑪噶舉派的小寺(其中一座為尼姑寺),另建有扎武頭人的紅宮。

        玉樹

        色須寺給視覺的震撼

        色須寺引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之一,由100多個寺廟組成。該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第二大佛的彌勒佛雕像,及兩層樓高的銅制鍍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贊揚。色須寺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石渠色須寺

        色須寺“極樂世界經堂”中建有“極樂世界壇城”,經堂中供奉的以彌陀佛像為主體的群佛像1151尊,其中最大的3尊是西方三圣,高3米,銅質鍍金像已由神州市一居士出資塑造。其余的大、中、小型佛像也已由四眾弟子量力出資塑造。修建經堂、壇城、佛像,為使前來修行的四眾弟子身臨其境的觀想、修習、了悟,以至最后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能證入到極樂世界中得以最終解脫:解脫生死,突破輪回。

        石渠色須寺

        色須寺里供有藏區第二大銅塑鍍金強巴佛(僅此于西藏扎什倫布寺的強巴佛),而且是康巴地區唯一有資格授予“格西”學位(相當于佛學博士)的格魯派寺廟?!吧殹币饧础按鼽S”帽子的部落后裔,據說石渠這個名稱也是由此讀音演變而來。

        石渠色須寺

        在色須寺經歷了一場身著醬紅色袈裟的小喇嘛辯經的場景,那是一種特定的藏傳佛教特有的教義課程,我雖聽不懂藏語但能夠看懂那場聲勢浩大的肢體語言,激烈友好以肢體化緣。
        辯經指的指按照因明學體系的邏輯推理方式,辯論佛教教義的學習課程。藏語稱“村尼作巴”,意為“法相”,是藏傳佛教喇嘛攻讀顯宗經典的必經方式。

        石渠色須寺

        石渠色須寺

        石渠色須寺

        這場辯經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石渠色須寺

        稱多縣嘉塘草原上映一出盛大的演藝大戲

        七月的稱多縣嘉塘草原,鮮花簇擁逢盛會;盛夏的嘎域,歌舞薈萃喜迎嘉賓。
        7月16日,第六屆三江源嘎覺吾文化旅游節、第三屆雪域(牦牛)生態游牧文化節暨第二屆嘉塘馬術文化節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鎮嘉塘草原拉開帷幕。

        稱多

        清晨的嘉塘草原,太陽一躍出地平線就變得十分耀眼,牧民們盛裝打扮,腳步堅定,涌入賽馬場。開幕式還未開始,來自全縣各鄉鎮的牧民群眾已經早早“搶占”有利地形,圍在場地邊緣,一場草原盛會將要在此進行……

        稱多

        康巴漢子和姑娘們手捧吉祥哈達,高舉盛滿奶茶的八寶吉祥碗,迎來遠方的客人。騎手們身著鮮亮的賽服颯爽英姿,他們與愛馬默契配合,賽馬場上頓時塵土飛揚、駿騎飛馳,人們激情吶喊,賽馬場頓時被喧囂聲所包圍,身著各色傳統服裝的選手或側掛在馬背上,指尖輕觸草原;或同時站立在兩匹馬背上,駿馬撒蹄飛馳……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英俊瀟灑的嘉塘小伙甩著寬袍大袖,飛奔跺踏,猶如雄鷹展翅,在雪域高原湛藍的天空中翱翔;婉約多彩的康巴姑娘身披色彩斑斕的盛裝,輕盈飄逸的舞步下,彩色長袖飄舞,加上悅耳的腳鈴,流動的音律,如癡如醉的一曲曲藏歌著實讓大家享受了一場歌舞盛宴。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精彩激烈的跑馬射箭、乘馬射擊、跑馬拾哈達、跑馬倒立、跑馬懸體等馬術表演吸引著現場所有觀眾的眼球。

        稱多

        600余匹駿馬馳騁嘉塘草原,賽道爭雄,一決高下,讓游客感受駿馬奔騰的英姿與豪氣,讓省內外游客親身領略高原民族馬背上的競技魅力,極地高原典型的草原游牧文化生活。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藏族姑娘表演著擠牦牛奶的嫻熟技藝。

        稱多

        稱多

        藏戲的演藝

        稱多

        稱多

        現場小觀眾興高采烈的跑上演出場地。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據說演出人員的頭飾都是蜜蠟制作的裝飾,每位人員身上的飾品動輒幾萬乃至幾十萬,驚嘆不已啊。

        稱多

        藏族姑娘在熬制奶茶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藏族小朋友看的目瞪口呆,

        稱多

        稱多

        稱多

        稱多

        粗狂的康巴漢子一種陽剛之氣。
        稱多嘉塘草原的馬術是每一個高原男兒最初征地,踏蹬而上,持韁即騁傳統演繹,也是全國富有盛名的馬術之鄉。
        整場活動給我的是一場視覺的大餐, 一系列讓人流連忘返的精彩活動,一個個讓人回味無窮的精彩瞬間,一場場盡善盡美的賽事,使人難以忘懷。

        稱多

        三江源~黃河的發祥地

        瑪多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依積石山支脈布青山,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相接,東部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和果洛州瑪沁縣毗鄰,南與果洛州達日縣和四川省石渠縣接壤,西靠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萊縣,西南以巴顏喀拉山為界,與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相連。
        站在山坡上眺望夕陽下鄂陵湖,浩瀚的湖面映襯在落日下波光粼粼。

        瑪多

        瑪多

        一塊塊一片片沼澤形成一幅幅天空的影像。

        瑪多

        一路丘陵草甸,湖光山色,云影徘徊,海子上映襯著天空的白云,灘涂上五彩斑斕的野花述說著大自然的饋贈。

        瑪多

        黃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稱鄂靈海,古稱柏海,藏語稱錯鄂朗,意為藍色長湖,位于中國青海省瑪多縣西部的凹地內,西距扎陵湖15公里,與扎陵湖并稱為“黃河源頭的姊妹湖”。
        鄂陵湖形如金鐘,東西窄、南北長,鄂陵湖與扎陵湖由一天然堤相隔,形似蝴蝶。

        瑪多

        牛頭碑那是海拔4610米的洗禮。
        所謂牛頭,并未雕刻眉眼,確切地說,只有兩只巍然向天的牛角,黑中泛綠的銅鑄,顯得粗獷、堅毅、滄桑、強勁而又有力,自然讓人聯想,我巍巍華夏,堅強民族,奮發精神之精髓。
        牛頭碑位于鄂陵湖和扎陵湖之間的措日尕則山的頂峰上,是瑪多縣人民政府為了開辟黃河源頭的旅游業,于1988年9月修建的。藏民一向崇拜牛,牛亦是原始圖騰圣物,紀念碑便選擇了牛頭形象,命名為“華夏之魂河源牛頭碑”,由已故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題寫了藏漢文的“黃河源頭”字樣。

        瑪多

        來此游覽的人們也會激動的脫去衣服赤身拋灑著龍馬福,漫天飛舞的龍馬福在天空飛舞,人們手舞足蹈慶幸登上具有意義的牛頭碑。

        瑪多

        夜深人靜的草原天空格外寧靜,天體的星辰在眨巴著閃爍的光芒,銀河系的星體蒼穹般的灑向我們,壯觀的星空浩瀚的銀河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城里的人,驚訝的目瞪口呆。.......

        瑪多

        瑪多

        門源不想說的故事

        瑪多縣回西寧,一直想去看看大名鼎鼎的門源油菜花,恰逢油菜花盛開的季節,當仁不讓的要去探究一番。
        西寧至門源不長不短也得近150公里,路上車水馬龍,大車小車蜂擁而至。近三個小時才到門源油菜花基地,失望的是天空塵埃和霧氣使得能見度很差,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一馬平川,缺少那種有層次的田野,真的沒有什么拍攝的沖動。

        門源

        門源

        門源

        門源

        西寧市區的一座清真寺在霞光的照耀下,到是有些韻味

        門源

        一路上車在山間走,人在畫中行。離別古都一路藏族歌曲伴隨著駛向高原,一路歡歌笑語進入了另一種高原藏地……
        結束了......結束了為期半個月的攝影旅程,留下了近萬張的精彩瞬間。至此我的心依舊留在了藏地高原那片圣潔的土地上。


        亚洲无码黄在线播放|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无码av在线永久|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1. <td id="qv966"></td>
          <td id="qv966"></td>